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beat365青年调查|喜欢啃“硬骨头”电子纸质随性切换对青年阅读的偏见可以消停了

2024-09-0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eat365青年调查|喜欢啃“硬骨头”电子纸质随性切换对青年阅读的偏见可以消停了

  青年正在成为上海书展的主体。如果没有这群青年,书展的活力一定会减半。并且书展中的青年正在改变人们对这个群体阅读状况的偏见。虽然受到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冲击,但其实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于经典阅读的崇敬和向往,并且对纸质阅读怀有好感。对于青年阅读状况,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书展现场作了一次调查。

  商务印书馆在书展中首发了他们的“瑜伽哲学经典丛书”系列。以往这类哲学书的发布现场都以中老年读者为多,但是这次却是一个例外。读大二的靳楚是和三四个同学一起来的,“逛书展时看到有这场发布会,有个同学问‘哲学看不看’,结果大家很快达成了一致。”

  这是一套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学西渐”成果的翻译丛书。第一辑包括《智慧瑜伽之光:商羯罗的分辨宝鬘》《奥义书》和《千岛语录》等,有的书名都未必能读对,更不要说读懂内容了。就连资深译者灵海都说,这是一部让人思考“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书。但这并不能阻碍靳楚他们要“啃一啃硬骨头”的兴趣。“虽然可能一时还看不懂,但我们这几个好像都很感兴趣,以后真的读懂了,不就意味着又进步了吗?”靳楚对记者说。

  过去有一种偏见,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时尚阅读,快餐消费。看不了太厚的书,喜欢读图,而且对经典之作表现出不屑。而在书展现场,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和一些年轻读者交谈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白领明先生这次请了假逛书展就是为了集齐5部新晋茅盾文学奖作品。5部小说分散在不同出版社的不同展位,所以买齐颇费了一番功夫。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在网络书店一下买全,他说这样在书展奔波,可以显示对作家和文学的尊重。

  门槛相对较高的传统文学也是目前青年读者比较热衷的门类。20岁的祁小姐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她说自己正在读《莫言全集》《余华全集》《村上春树全集》,以及小说《灿烂千阳》。全是大部头的纯文学作品。而21岁的付小姐报给记者的书单上有洋洋洒洒24部作品,除了《罗马人的故事》《叫魂》这类人文社科图书之外,大部分是《在细雨中呼喊》《边城》《雾都孤儿》《飞鸟集》这类经典文学图书。

  所以在谈论年轻人读什么书的时候,完全有必要进行一场纠偏。起码可以认为,逛书展的这些青年他们是拒绝“浅阅读”的,对“深阅读”心怀崇敬和向往,并且喜欢啃一些“硬骨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讲起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为了迎合青年读者的口味,他们最初实施了将纸质图书做成音频课的策略,当然传播效果相当好,也符合出版社对“网络一代”读者的定位。但是没想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有很多青年读者就向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他们其实也喜欢纸质阅读,光听音频课并不过瘾。于是三联书店又开始实施将音频课出版为图书的举措,效果同样很好。所以现在,三联书店让音频课和纸质书“双向奔赴”,很受青年读者追捧。

  作为“互联网一代”,青年读者当然会热情beat365地拥抱电子阅读,但同时他们也不排斥纸质阅读,非但不排斥,甚至还有一点渴求。20岁的林小姐对记者说,她当然很适应电子阅读,在地铁里,在公园中,甚至晚上躺在床上,她都会拿出iPad来看。看电影,也看小说,要么就是翻网页,哪一次外出忘带iPad,她都会有点魂不守舍。同时,她家里也有一面爷爷留下的书墙,里面有很多经典读物,她有时坐在沙发上也会抽出一本来看,一样感到很适应。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在林小姐身上相处得很融洽。

  另一位青年读者吴斌杉对记者说,越是大家都在电子阅读,越是显得纸质阅读的难能可贵。纸质书对阅读者来说有一种亲切感,触碰到纸张时,那种与文字交流的方式,将阅读的体验感与感官相融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快乐。“你可以想一想,一个人有一万册藏书,按照现在的技术,这些书的内容完全可以放到一部手机里。但是一部手机放在那里,和几排藏书放在那里,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吴先生说,阅读需要氛围,需要感觉,而这只有纸质阅读可以满足。

  犹太裔亲子教育专家沙拉·伊马斯携新书《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来到上海书展,同时带来了一场“最好的财商课堂在家庭——上海犹太妈妈的教子经”主题讲座,底下的听众几乎清一色是年轻的父母。读者龚女士的儿子不过11岁,但是她已经觉得应该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了。“我很认同沙拉·伊马斯的教育观念,她的书我基本上都有。”

  出版《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的是接力出版社的青年分社。记者了beat365解到,随着青年读者对阅读的兴趣不断提升,很多出版社都纷纷抢占青年图书市场。有的设置了专门的青年编辑室,有的推出了青年品牌部,而接力出版社则干脆成立了青年分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分社主做文学、科普、图像小说/绘本、教育和心理等几大类图书,完全是按照青年读者阅读兴趣来运营的。《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正属于亲子教育一类。

  阅读市场在不断细分,而青年图书版块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推出满足当代青年读者阅读需求的作品,也成为很多作家的选择。在青年爱读传统文学的现在,80后的上海作协专业作家王若虚就由过去的类型小说创作回归到了纯文学创作。他以2000年到200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背景,写了一群文学青年成长故事的长篇小说《狂热》,在这次书展中就很受青年读者的欢迎。王若虚写得很用心,十年之间四易其稿,“我想写出作为一名青年作家所处的这个时代,我是真诚的,希望青年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这份真诚。”

                        搜索